普华永道联合杏仁医生发布2017年数字医疗报告:全球市场超9.59万亿美元,3年内医生多点执业将增加48%
发布会现场
5月9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湖滨路168号无限极荟3楼W17,杏仁医生创始人马丁参与了《2017 消费者与医生调研》关于新进入者与新医疗经济的调研报告发布会,主要是了解如今的医疗消费者、服务提供方及新进入者们正如何改变中国的医疗生态。
此次报告,从2016年年底今年年初,普华永道联合杏仁医生,在国内面向全国医生展开的调研,研究新进入者与新医疗经济。
调研主要分两部分,消费者行为习惯和医生、医疗服务的变化以及特点,和杏仁合作的主要是医生部分的调研,以不一样的视角研究医疗生态圈和新医疗经济。
那么针对创业者有何指引?国内数字医疗市场又怎么样?医生群体有何想法?动脉网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医生多点执业的动力与阻力
虽然医生多点执业最早颁布的时间是2009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促进医生流动。为此,这份报告也切实了解了医生群体在医疗机构的现状、面对多点执业的苦恼以及突破这种阻力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为此,杏仁医生仅花了2天时间就完成了1317份的医生问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杏仁医生发现: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每周每位医生平均接单93位患者,每周门诊量差异较大。同时,不同医生的门诊接待量存在很大区别, 虽然医生负责住院病人解释了一部分差异。
目前对于大部分的医生来说,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优势是阻碍他们多点执业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稳定性、更多的病人带来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声誉等。
另一方面,医生在公立医疗机构呆的越久发现,其实在公立医疗机构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说繁复冗长的行政流程、没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工作压力大、医院等级森严。
医生认为相对较高的收入是在私营医疗机构工作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最担忧在私营医疗机构工作不能帮助自己的科研、提升自身学术地位。的确,私营医疗机构的薪资收入高、也更能体现医疗服务的品质和价值。
同时,公立医院的“三长一短”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涌现民营医疗机构。经过过去一年对消费者的调查统计,40%多的受访者表示在曾经尝试过私营的医疗服务机构。
尝试过民营医疗服务的人群多半是年轻、高学历、高收入、有健康保险等特征。 相对而言,虽然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并非特别显著,但男性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尝试私营医疗。
在曾尝试过私营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中,有近70%的人月可支配收入在五千元以上,有62%的人拥有自费的个人医疗保险。
在未来,消费者越来越可能接受在私立诊所接受小型的检查与手术, 但大型检查与手术接受度还不高。
随着中国国内私营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逐渐开始考虑在私立诊所接受某些医疗服务。根据调查统计,大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在私立诊所接受小型的检查与手术,但他们在私立诊所接受相对复杂的检查或手术的意愿较低。
所以在报告调查过程中,48%的医生群体对于多点执业呈现了相当的兴趣,也愿意出来多点执业。如图所示:
马丁医生也认为,“在未来1—3年内,1/3的医生,可能兼职私立医疗机构”及“数字医疗既可以提升医生个人品牌、随访患者,又能帮助患者节省时间、管理慢性疾病等”的观点,非常认同。
方案:杏仁医生的共享办公模式
那如何让多点执业落地?在中国,几乎每个医生都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他们每天接待的患者数甚至是国外医生一周才会接待的数量。除了中国人口众多的自然条件, 医疗体制的单一性、模式化,让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为此,马丁医生决心在这个领域有所改变,帮助医生做点事情。所以想到研发一款专业高效的医患沟通管理工具,取名叫杏仁医生。
医生可以通过杏仁医生与其就诊的患者建立更深入紧密的联系, 并提供特色的随诊、跟踪、交流、检索功能,是医生的重要行医辅助工具,可以为自己的患者群提供各种多样的特色服务。
同时,患者可以通过杏仁医生与自己熟悉信任的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医生沟通,直接解决传统门诊的沟通短板。
自从2014年9月,杏仁医生在医生端重点发力,截止2016年底,实名且执业认证医生数已超42万,覆盖全国2万多家医疗机构。
据马丁介绍,继去年7月开业的全资投资的1.0多点执业WeWork沈阳门诊,2个月后,杏仁医生面向全国核心城市发起了杏仁门诊合伙人招募活动,设立门诊建设共建金,即多点执业工作室,也是杏仁首创的升级版2.0共享式合伙门诊,也将在上海、成都、深圳、广州开业。
“医生可以向共建池注资,活动当月门诊共建金就突破4000万,医生积极支持杏仁门诊建设,并对门诊合伙人这一创新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17年3月份发起正式招募,短短30天内,就有243名医生签约成为门诊合伙人,打破常规医生与诊所聘用制的关系。
此外,杏仁医生也即将推出互联网医院,并且帮助医生将诊疗业务平滑延伸至线上线下联动的诊疗新模式。
杏仁医生针对医生提出的多点执业方案,既满足了医生在公立医院就职提升技能,又解决了医生多点执业的阻力。“或许2017年将会是中国医疗及杏仁医生的拐点,有创新、布局合理的团队将会迎来收获。”马丁说道。
未来数字医疗的趋势与创业的机遇
同理,医生认为数字医疗对医生来说可以提升医生的个人品牌,利用医生余力帮助病人,提高收入,而对于患者,可以节省时间便于长期疾病管理,如图:
其实在移动医疗行业中,像杏仁医生的创业者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敢于创新和拼搏、并坚持的创业者,才能在规模超过9.59万亿美元的全球医疗保健市场中,开启属于中国医疗行业的创新性变革,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流程,以支持或取代传统面对面的临床沟通,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
在4月20日,动脉网受邀参加杭州举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以下简称“互联网+指数报告”)。
这份由腾讯公司联合滴滴出行、美团点评、京东、携程等企业,共享大数据汇聚而成的指数报告,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互联网+”应用于公共事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报告,呈现了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地区互联网+发展现状。细分行业中,医疗健康、交通物流、教育行业增幅居前,分别达到397.61%、307.77%、304.88%。
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能够接受数字化的健康管理信息获取,73%消费者使用网页或移动健康管理应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但是通过网络在线视频就诊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仅11%的调查对象尝试过使用在线视频寻诊。
据调查统计,在医疗机构中,有51%已经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另外有20%正在筹划中,37%的医疗机构已经开通了电子支付渠道(如微信,支付宝),28%尚在筹备中。
可见,数字医疗无法替代传统医疗,有独特的定位人群。较为合适的是轻症患者,慢病患者,已经确诊的患者,随访患者,与年轻患者。因此普华永道针对新进入者、正在创业者、投资人与监管者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下:
对于新进入者
大型集团公司在尝试转型进入医疗并打造新型颠覆式的业务时,应当坚定信心与保持耐心,因为整个市场环境与有利政策都会继续刺激健康医疗方面的消费升级
新进入者应该着力于消费者未实现或者未满足的需求。当进入一些狭窄细分领域或者培育全新市场,需要注意教育消费者的成本
相对年轻与收入高的消费群体是新进入者市场定位的关键客户群体。
然而,由于转换成本低,他们可能更容易地转向其他新进入者提供的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对于相对年长的人群,新进入者应当关注新技术对用户习惯的养成,确保一个顺利的适应过程
对于数字医疗领域的新进入者,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依旧不高,所以广告/电商模式结合免费服务更具有可持续性。运营成本尽可能控制好
投入更多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性的保护,因为这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是否愿意分享其个人数据
对于现在业务经营者
传统医疗行业经营者,例如医院,应该继续投入数字化来应对逐渐改变习惯的病人。数字化广泛的定义包括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医院以数字化作为差异化点,为病人,医务工作人员,院方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便捷与实效性;
在新医疗经济下,医生依旧是最重要的战略资产。随着更多的医生有兴趣在公立医院以外的地方工作,医疗组织应该努力保持人才,不光在经济报偿方面上,同时也在减少行政流程负担以及工作平衡等方面进行创新;
药企与医疗器械公司应继续在数字化举措方面进行战略性的投入,正确定位“数字化”的作用,与其他运作与商业活动相协调;
对于投资人
目标公司应该有清楚的价值主张来迎合“先驱者”类型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病人自然地适应数字医疗并愿意尝试医疗新模式;
为了吸引医学人才加入新投资的业务,目标公司需要打造员工归属感与联结性,较高的薪酬,给予更多价值肯定,体现运作的高效性与行政流程的精简性;
投资方应该不仅关注目标公司的拥有用户群的数量,同时关注该用户群的质量/人口统计学特征 ;
每个治疗领域的前几名公司显然会将非常有投资吸引力,相对来说,对于这些公司的服务,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也高些。
对于监管者
提升病人健康数据安全性与隐私性的法规要求;
制定一个评估数字医疗效果的指南来提供路径来验证其有效性;
鼓励进一步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鼓励多点职业,使医生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罗美
微信|qwe2012520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tg@vcbeat.net
基层医疗企业已经收获了60亿融资,投资大佬们还有2000亿资金待投,他们在等谁?
健康险或将成为互联网保险的下一风口,互联网健康险创新型公司的挑战和机遇